草蛇灰線,伏脈千里。
眾所周知,紅樓無閑筆,一部《紅樓夢》,以極其精練的筆觸敘述了賈府的悲劇。而這一幕悲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寶黛釵3人的悲劇。曹公用筆,于細微處見全局,這樣的例子在整部《紅樓夢》中隨處可見。
我們可以看看黛玉的死。林姑娘的去世,客觀原因是她身體每況愈下,但主觀原因還是“金玉良緣”造成的。而促成這一結果的背后推手,正式賈母和王夫人。
黛玉去世后,賈母急匆匆趕到現場,對著黛玉留下的兩瓶茶葉潸然淚下,賈母知道,黛玉受了屈,而自己也將命不久矣。
曹雪芹寫黛玉留下這兩罐茶葉,想告訴我們什么,賈母又為何老淚縱橫?
劇 照:賈母、黛玉
關于茶的象征意義
種茶下子,不可移植,移植則不復生?!镀咝揞惛濉?/span>
古人常以“吃茶”比喻女子受聘,也就是說,接過了別人的茶,就要做人家的媳婦,當然這是特定場合下出現的情節。關于這個典故,在古代經常出現,一些文學作品里就有反映。
《紅樓夢》第25回中,因賈環素日里怨恨寶玉,便趁寶玉打鬧時將蠟燈里的熱油撒了寶玉一臉,導致其左邊臉上燙出許多水泡。
黛玉因擔心寶玉的傷情,故經常到怡紅院看他。一次,正巧碰到王熙鳳、薛寶釵等人也在屋里,于是大家一起閑談,好不熱鬧。
談話間,王熙鳳問起前幾天送給眾人的暹羅茶葉,眾人都說不怎么吃得慣,只有林黛玉喜歡。寶玉聽后,表示將自己的茶都給黛玉。
王熙鳳有“十萬個心眼子”,她怎不知寶黛之間的關系,忙說自己家里還有很多茶,明日打發人送來。
黛玉笑著說,為了一點茶葉還要折騰別人專門送,鳳姐卻打趣黛玉,說喝茶就喝茶,怎么還不給賈家做媳婦。
眾人一頓哄堂大笑,惹得黛玉兩腮緋紅。
我們從黛玉的表情可以“讀”出背后的奧妙,那就是她默許大家這樣開玩笑,而且她是不反對的,甚至很享受。
黛玉愛茶嗎?很愛!更確切地說,她是愛茶葉背后的寓意。不過,她的身體條件卻不允許。眾所周知,茶是改藥性的,而黛玉從小身子弱,一直都是個藥罐子,所以王熙鳳第一次見黛玉就問她吃什么藥。
《紅樓夢》第62回中,寶玉生日,眾人行酒令喝了不少酒。襲人端來兩盅茶,一盅給寶玉,一盅本打算給黛玉,但黛玉和寶釵坐在一起。襲人說誰先渴了誰先喝。
寶釵說自己不渴,只要喝一口漱漱口即可,隨即端起茶盅喝了一口,便將剩下的茶水遞給了黛玉。黛玉此時說,自己的身子不允許多吃茶,半杯足矣。隨即將剩下的半盅茶一飲而盡。
劇 照:妙玉奉茶
寶黛的愛恨糾葛
茶,在《紅樓夢》中是特殊的聯系情感的特殊飲品。全書中,有273處關于茶的描寫,有詳有略。
在很多處情節描寫中,都是通過寫茶來推動劇情發展的。
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之時,警幻仙姑為了警醒他,給他喝了一杯名為“千紅一窟”的茶,寓意“千紅一哭”。仙子以茶名預示了大觀園中群芳的悲慘命運。
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,眾人來到妙玉的櫳翠庵。妙玉為賈母奉茶時,賈母以為是自己不愛的六安茶便拒絕了。
妙玉卻說這是老祖宗最愛的老君眉??梢钥闯?,妙玉雖然是位坤道,不過她卻知道一些人的喜好。相反的,她卻對劉姥姥十分鄙夷,老人家喝過的茶具,即便很值錢,她也會隨手扔掉。
原著第八回中,男主賈寶玉的奶媽李嬤嬤行為僭越,偷喝了寶玉的楓露茶,寶玉惱怒之下,非要將其趕出賈府。
還有,如前文所述,黛玉也和茶有著不解之緣。以茶為聘,成了大觀園茶余飯后的談資。女子受聘又叫受茶,之所以這么叫,主要是取茶樹不可移植、從一而終的寓意。這里雖然有封建迷信色彩,但也是古人對忠貞愛情的美好祝愿。
《聽雨叢談》中記載,無論是滿族還是漢族,都有“放定茶”的習俗。所謂放定茶,也就是定親時的三茶六禮,專門為了迎娶正室。
黛玉進賈府,除了母親賈敏去世這個原因,憐愛是一方面,賈母是有心想促成“木石前盟”的,包括后來林如海去世,賈母執意讓賈璉把林黛玉帶回榮國府。
黛玉生性多疑且乖張,初來賈府,她顯得非常靦腆。而大觀園里的丫鬟們也生怕在她面前說錯一句話,一開始認為黛玉并不是賈府的人,只是來借住的親戚。
黛玉自始至終也覺得自己是寄人籬下,所以時時處處都顯得小心異常,從不敢多說一句,生怕走錯一步。遍覽賈府,也只有寶玉是真心對自己的人。
原著第22回中,賈寶玉因為生林黛玉和史湘云的氣,便依照《寄生草》做了一偈。寶釵等人怕寶玉真的出家當和尚,便打算將這偈銷毀。
可寶玉的倔脾氣豈是九頭牛能拉回來的,就在這時黛玉用一句話輕松勸住了寶玉。
寶玉,我問你:至貴者寶,至堅者玉。爾有何貴?爾有何堅?
見寶玉答不上來,黛玉又說,你那偈末云:‘無可云證,是立足境’。固然好了,只是據我看,還未盡善。我再續兩句在后。黛玉繼續說道:“無立足境,是方干凈?!?/span>
既然沒有大徹大悟,又怎談六根清凈,如何置身事外?可見,黛玉才是真正動寶玉的人。兩人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。
賈母的疼惜和哀傷
林黛玉初進賈府,感受最深的不是王熙鳳、不是賈寶玉,而是賈母。
看到讓人憐愛的外孫女,賈母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了自己那去世的獨生女賈敏。還沒等黛玉站穩腳跟,老太太一把將黛玉摟進懷里,心肝寶貝地叫個不停。
緊接著,黛玉向賈母敘說了母親從生病到醫治無效,再到出殯發喪的一些事情,賈母這會兒見到黛玉,仿佛就是見到自己的女兒一般,怎不叫人激動。
除了安頓這個可憐的外孫女,賈母還有另外一個目的,那就是促成她和寶玉的婚姻。原著第3回,黛玉初來時,還沒有及時安排住處,賈母命寶玉從房間搬出來,同她一起住在套間暖閣里。賈母讓黛玉暫且住在碧紗櫥中。
后來寶玉卻說,自己在碧紗櫥外的床上睡著舒服,不愿再到處挪地。賈母答應了寶玉的要去,就這樣,一個孫子一個外孫女,一起陪著賈母同住。
賈母是想盡早盡快培養兩人的感情,不出意外的話,兩人的感情應該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,可現實情況是,兩人有緣無分。
王夫人的介入,最終讓寶釵代替了黛玉,“木石前盟”變成了“金玉良緣”。
王夫人的摻和加重了黛玉的病情,而黛玉的身體每況愈下,也經不起一絲風吹草動。黛玉“勞怯之癥”更為明顯,并且“六脈皆弦”,這樣的身體已經不是賈母眼中的良配姻緣。
為了鞏固家族的利益,也為了賈家能開枝散葉,最終賈母認可了薛寶釵。
玉帶林中掛,金簪雪里埋。
黛玉死后,賈母聲淚俱下,直呼:“是我弄壞了他了。但只是這個丫頭也忒傻氣!”沒錯,黛玉的死也許是必然的,但賈母對婚事的干預,卻加速了外孫女的死亡。她本以為黛玉會傷心難過一陣子,卻沒想到黛玉會魂歸離恨天。
因為金玉良緣,賈母沒有見黛玉最后一面,當他來到瀟湘館看到黛玉的靈柩,哭到淚干昏厥。
整理黛玉的遺物時,賈母才發現那兩罐被束之高閣的茶葉,身旁的王熙鳳說了那茶葉的來歷,賈母再一次傷心欲絕。
也就是說,林妹妹早已把王熙鳳的玩笑話當了真,將這兩瓶茶葉當作了賈府的聘禮珍藏起來。而她一直在等那個夢,那個讓她和心愛之人再續前緣的美夢。只可惜,一朝春盡紅顏老,花落人亡兩不知。寶、黛,相愛的兩個人最終不能相守,黛玉只能賠盡一生眼淚。
賈母欲哭無淚,一心向佛的她,做了斷人姻緣的事,她的良心已經受到譴責,看著賈府日漸衰敗,又想想自己白發人送黑發人,老人家頓感自己命不久矣。真真應了那句:“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凈”。